上半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3.91万元

據瞭解,上半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3.91萬元。人均盈利是一箇經濟指標,用於衡量企業、行業或在時間內所創造的利潤與人口數量之間的關係。它通常被計算爲總利潤除以總人口,得出每個人在特定時間段內所創造的平均利潤。下面有關“上半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3.91萬元”作出了詳細介紹:

上半年人均賺3.9萬?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計算的過程: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15點收盤,A股市場總市值達到了93.42萬億元,相比2022年底增加了8.54萬億元,增幅高達10%。而股民的總數則達到了2.18億,人均盈利爲3.91萬元。

顯然,這種計算是不合理的。今年上半年發行新股170餘隻,今年上半年定向增發和可轉債轉股亦未計算在內。有網友直呼:“誰替我盈利了”、“這是今年聽過笑的笑話”、“這是哪個大佬把我們都拉平了?”

前海開源基金經濟學家楊德龍在灣區風雲錄間表示,今年市場的盈利狀況普遍較差,真正能賺錢的都是少數。今年市場股價走勢偏向於炒題材、炒概念,真正業績好的公司反而是下跌的,這就造成很多基金、投資者虧錢。如果說今年上半年股民是賺錢的,這其實是被平均了。因爲今年上半年漲的都是大盤股,沒有多少投資者買了大盤股。

此外,楊德龍表示,我國居民投資於股市的資金比例相對較低。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在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佔了70%,而股票和基金僅佔3%左右。居民儲蓄大規模轉移的方向將由過去的樓市逐步轉向股市,這將爲A股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本支持,促使其不斷壯大和繁榮。

今年上半年的賺錢效應並不是特別差。據Wind數據,上半年3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取得正收益,排名的是通信行業50.6%漲幅。個股方面,3088只股收益爲正。另外,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和科創50等ETF都取得了的正收益。

不過,現在把這個數據放出來,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最近兩個月時間,可能纔是A股市場虧損重的時間段,所有的問題也集中在這個時點爆發。從6月30日收盤至今,在5283只股票中2032只股票取得正收益,跌幅超5%的有2338只,跌幅超過68%。7月24日至今,取得正收益的股票更是隻有1694只,跌幅超過5%的股票則超過2400只。

花4000萬賭A股上漲

近期,A股表現着實低迷,外資更是持續賣出。在上週五大舉殺入之後,2024-09-06外資又狂賣80億。不過,亦有逆行者存在:據外圍傳來的消息,一位交易員仍以570萬美元押注一支中資股ETF將在未來兩個月內上漲。該期權於11月17日到期、行權價27美元的XtrackersHarvest滬深300A股ETF(代碼ASHR)看漲期權出現10萬份合約的大宗交易,每份價格0.57美元。

該交易以賣價成交,顯示一位投資者寄望於價格上漲或隱含波動率躍升而獲利。交易似乎有對沖,價位26.11美元,數量380萬股。隨着投資者評估經濟前景,這隻ETF今年以來累計下跌6.6%,但該ETF週五盤中一度上漲2.8%。截至上週四,看跌期權未平倉合約總數爲316.066份。

目前來看,影響外資走向的主要還是美國國債收益率高企。那麼,該變量對於市場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浙商證券王揚表示,尋找歷史可比時段應具有兩大特徵,一方面,市場預期短期內降息概率較小;另一方面,加息週期臨近尾聲,不是一次,且從加息週期臨近結束到降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應足夠長。根據上述標準有三段可比區間,其一,1969年1月至1970年5月,70年代美國大滯脹起點;其二,1973年9月至1974年10月,石油危機背景下的美國大滯脹;其三,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全球總需求提升並驅動通脹較高。

覆盤三段歷史區間,對於美元指數,美國經濟和美國通脹是核心變量;對於黃金,避險需求和美聯儲降息預期是核心變量;對於原油,供給衝擊和美國需求是核心變量;對於銅,供給衝擊和美國需求是核心變量;對於美股,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是核心變量;對A股而言,核心驅動源自我國經濟週期和產業趨勢,美債影響並不大。

來源:券商

发布于 2024-09-17 05:09:19
收藏
分享
海报
54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