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犯错了该不该打

小孩犯錯了,家長最好不要打,孩子還小,你打他,有可能孩子不知道你爲什麼打他,你應該告訴孩子他哪裏做錯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告訴他怎麼做是對的,這樣孩子就不會犯錯了。

小孩犯錯了該不該打

首先,我會與孩子溝通,看他是否自己認識到了錯誤。然後,再根據情況判斷。主要是說服教育,很少用打的形式。

以前也打過,但是反而適得其反,孩子內心還很受傷,我自己過了起頭也很傷心,所以,每次遇到這事就忍着,要不就出去轉轉,平復心情了再處理。

在我看來,打只能暫時發泄自己的情緒,並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以後還是會再犯,所以孩子做錯事了,要努力剋制情緒,冷靜後好好跟孩子溝通,指出錯誤,才能避免再錯。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衆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我感覺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這種孩子往往性格上顯得孤僻、難以接近。

現實中,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往往不顧孩子的自尊心,對其大聲斥責。孩子年齡尚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家長的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錯誤上去反思和改正,反而會讓孩子對父母大聲的辱罵、責備感到厭煩,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應該妥善處理,拒絕打罵。

孩子犯錯了,怎樣纔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1、及時糾正,不要翻舊賬。孩子在犯錯的時候立馬糾正效果是最好的,孩子會立刻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引導和告訴孩子怎麼做纔是對的,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並不知道錯了,而很多家長只有批評。

2、父母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犯錯誤時,都是繃着臉並提高音量訓斥孩子。孩子看着生氣的父母,會擔心自己被罰而無法思考自己所犯下的錯,這樣就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所以,當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即使真的很生氣,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氣,應儘量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纔會冷靜下來去反省自己。

3、最好不要體罰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同時並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應該從問題根源出發,做好積極引導,以身作則,做好示範引領,讓孩子從心底認識到錯誤,並積極自我改正。

4、做好事前提醒和事後教育,要是爸爸媽媽們察覺到孩子的行爲快要打破某一項規則,可以友情提醒一下自己的孩子,告訴他要是他打破規則會有怎麼樣的懲罰。

總之,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分析一下問題所在,正確引導孩子對問題的認知!孩子如果出現原則性的錯誤的話,我可能會用比較嚴厲的方式,去讓孩子記住這件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說孩子在沒有告知別人的情況下拿別人的東西等。

家長教育孩子時這樣做,就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一旦他們意識到,他們就會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改正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

給家長分享下我平時的做法:在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如果我情緒特別衝動,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要爆發了,我就會走開,等自己的情緒全部平息下來了,我再來跟孩子溝通,告訴他,我爲什麼走開了,因爲我生氣了,控制不住了,所以走開了,再告訴孩子我爲什麼生氣了,他哪裏錯了,這個時候,更能與孩子平和溝通。

发布于 2024-09-17 05:09:13
收藏
分享
海报
57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