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脫碳和氫儲催生綠氫需求 綠氫經濟性拐點漸行漸近

國海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氫能是清潔零碳的二次能源,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當前綠氫難言經濟性,歐盟碳關稅和雙碳政策將成為氫能需求的直接驅動因素。一是歐盟碳關稅將於2026年起徵,疊加國內雙碳政策,氫氣將成為部分工業或交通等電氣脫碳受限領域的選擇;二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氫能作為優質的大規模跨季長時儲能,配置需求將逐漸提升。脫碳和氫儲催生綠氫需求,綠氫經濟性拐點漸行漸近。維持行業“推薦”評級。

個股方面,建議關注電解槽製造商華電重工(601226.SH)、億利潔能(600277.SH)、華光環能(600475.SH)、?N輝科技(300423.SZ),氫能閥門標的江蘇神通(002438.SZ)。

?國海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需求側:脫碳和氫儲催生需求,化工和交通領域是用能主體

I.需求源起:氫能是清潔零碳的二次能源,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當前綠氫難言經濟性,歐盟碳關稅和雙碳政策將成為氫能需求的直接驅動因素。一是歐盟碳關稅將於2026年起徵,疊加國內雙碳政策,氫氣將成為部分工業或交通等電氣脫碳受限領域的選擇;

二是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氫能作為優質的大規模跨季長時儲能,配置需求將逐漸提升。

II.需求方:2021年我國氫氣產量為3300萬噸,化工需求量佔比達84%(2019年)。據《中國2030年“可再生氫100”發展路線圖》預測,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700萬噸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氫約700萬噸;2060年增至1.0-1.3億噸,可再生能源制氫0.75-1.0億噸。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化工、交通領域將成為用氫主流,氫氣用量佔比將達到60%/31%。

供給側:綠氫將逐漸替代灰氫成為主流

I.煤制氫是當前我國供氫主體。2019年我國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工業副產氫產量佔比為64%/14%/21%,電解水制氫佔比近約1.5%。

綜合考慮碳排放量、制氫成本,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制氫(CCUS)是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前期的供氫主體;工業副產氫作為中期低成本過渡性氫源,在分佈式氫源市場起補充作用;而綠氫將逐步取代灰氫成為市場供氫主體。

II.經濟性:電價下降至0.3元/KWh時,電解水制氫具備經濟性。電價是影響電解水制氫成本的核心。根據測算,當電價為0.3元/KWh、制氫系統價格1000萬元/臺、年利用小時數為4000h時,鹼性電解水制氫成本為22元/kg;

利用小時數不變,當電價下降至0.2元/KWh、制氫系統價格下降至3000萬元/臺時,PEM制氫成本為21.2元/kg,相較藍/灰氫均已具備經濟性。根據測算,當5500大卡煤價為700元/噸時,煤制氫/工業副產氫成本分別為10.1/18.6元/kg。

電解槽:方興未艾,羣雄逐鹿

I.鹼性電解水是當前電解槽供應主體。鹼性電解水(ALK)、PEM電解水是目前相對成熟的電解水制氫路線。目前鹼性電解水技術已實現商業化,是當前出貨量的主體。2022年鹼性電解水制氫設備出貨量776MW,PEM電解水約24MW。

對比來看,PEM電解水動態響應速度快,更加適配風光等波動性電源,有望成為未來電解水制氫的主流。

II.技術進展:電解槽是電解水制氫系統中的核心設備,成本佔比近五成。鹼性電解槽技術成熟,1000Nm3/h的產品已趨於成熟,正邁向1500-2500Nm3/h。

而制約PEM電解水制氫大規模商用的核心是技術成熟度不夠,國內的制氫設備不超過500Nm3/h,反映到經濟性上則是PEM電解水制氫設備成本高。當前PEM電解槽價格為7000-12000元/kW,是鹼性電解槽(1500-2500元/kW)的4倍以上。

III.市場空間:預計2030年超3000億。據GGII等預計,2025年國內電解槽需求量將超過2GW,2030年可再生氫累計裝機將達到100GW,預計2060年綠氫累計裝機將達到500-750GW。

基於此,假設2030年鹼性/PEM電解水成本相較當前下降20%/40%,鹼性:PEM電解槽裝機=6:4,則2030年我國電解槽累計市場空間超3000億元。

IV.競爭格局:羣雄逐鹿。2022年中船718所、天津大陸、蘇州競立佔據我國電解槽出貨量的8成。需求快速起量疊加技術進步,當前國內電解槽行業羣雄逐鹿。

目前國內已有超百家企業佈局或規劃鹼性電解槽的研發或生產,2022年鹼性電解槽企業已披露產能接近12GW;近20家企業在PEM電解水制氫領域佈局,但目前僅有少數企業具備兆瓦級制氫設備的生產能力。

風險提示:

政策變動風險;技術進步不及預期;裝機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測算存在主觀性,僅供參考;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发布于 2024-09-16 21:09:03
收藏
分享
海报
53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