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 A股还会发生成长、价值风格切换吗?

A股市場在年末的兩個月

往往會發生風格切換

過去十年中,有八年年末出現了成長/價值風格切換的現象。其中,2014、2017、2021和2022年末爲成長風格向價值風格切換,2013、2018、2019、2020年末爲價值風格向成長風格切換。

今年“中特股”和“AI”此消彼長,體感上科技投資火熱,但在經濟弱復甦、海外持續加息背景下,實際上價值風格整體佔優於成長。10月底以來成長風格再度有所表現,今年的風格切換是否會如期而至呢?

風格是否會變換?

回到風格的核心影響變量

不同市場環境、不同分類風格下,影響因子會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景氣、貨幣、信用是核心驅動力,資金、監管、估值是輔助指標。而且更爲重要的不是值,而是相對強弱。

景氣:相對盈利決定風格的中期趨勢

產業趨勢具有前瞻性

長期看,股票市場是個“稱重機”,股價圍繞盈利上下波動;同樣,相對盈利趨勢的強弱也會決定“風格”的風向偏向哪一方。13-15年智能手機加速滲透移動互聯網週期,成長佔優;16-18年供給側改革,價值佔優;19-21年“新能源”與半導體等國產替代崛起,成長再度佔優。站在當前位置,AI孕育新一輪科技革命,成長風格的故事有望繼續書寫。

貨幣:美債約束打開

成長股估值端的掣肘有所緩解

由於成長風格對利率的敏感度更高,利率發生變化時,成長風格走勢較價值風格更容易受到影響。當前美債下行的確定性增強,疊加貨幣政策易松難緊,成長股估值或有顯著的邊際改善。此外,北向資金重倉股有不少屬於大盤成長風格,隨着美債高位回落、中美利差收窄後,北向資金的迴流也會對這一類板塊造成影響。

ERP: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助推成長佔優

我們用股權風險溢價來度量風險偏好,可以看到風險偏好與價值成長風格的相關性在2017年前後發生了變化。2017年之前,上游資源等週期屬性行業是彼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時,往往處在經濟基本面較差、流動性邊際轉松時期,投資者更傾向於買入增長確定性較強的價值風格。2017年之後,消費、科技等行業作爲成長風格的代表逐漸在市場中形成共識,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往往更加利好其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相對錶現。在當前中美關係緩和的契機下,疊加政策定力與張力並舉,市場風險偏好有望迎來積極改善的窗口期,低估值的成長板塊彈性相對較大。

2018年末的經驗

可能有參考意義

當前海外環境和2018年底時相比具有的相似性,一方面中美關係都存在階段性緩和的可能,另一方面海外利率環境可能會寬鬆。借鑑2018年末的經驗,美債上行週期(201607-201811)跌得慘的,美債下行週期(201811-202008)表現較好:主要在TMT、軍工、電力設備等成長方向。

若美債收益率向下走

哪些行業彈性更大?

在本輪美債上行週期,TMT、大金融、醫藥跌幅靠前。考慮到資金動向,未來如果美債利率向下走,TMT和醫藥等成長方向或更值得關注。

科技成長:踏浪產業趨勢

把握長期的確定性機會

覆盤2009年以來的5級別科技股行情,2009年以來的5級別科技股行情:09-10年的蘋果產業鏈、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2015年的互聯網、2017年的半導體、2019年的5G自主可控,可見科技浪潮是行情啓動的鑰匙,而殺手級的應用或者產品是行情持續的核心。當前全球迎來一輪新的科技創新,科技成長還處於產業趨勢爆發和自主可控進程加速的過程中,智能化依然是未來的確定性趨勢。

醫藥生物:多因素共振

把握底部佈局機遇

從當前的行業比較來看,醫藥擁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首先,基金配置比例較低,並且在經濟弱復甦情況下,公募對消費的配置可能通過增加醫藥配置來承接。其次,估值水平處於低位,隨着美聯儲加息預期緩和,美債利率下行或將推動創新藥進入估值上升通道。第三,創新藥在化的地位是提升的,且從三年維度來看,醫藥的成長性比較確定;,隨着三季報業績風險釋放,集採、談判降價、醫療反腐等政策因素的影響邊際減小,市場對醫藥的預期將更加清晰。

消費:本輪調整已經兼具時間和空間的價值

中證消費指數自2021年初高點的回撤達46%,和2015年股災的調整幅度相當。往後看,隨着美債約束打開,消費估值壓制緩解,疊加基本面漸進修復,消費也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此外,作爲北上資金偏好的核心資產,大消費板塊也將受益於北上資金的迴流。

发布于 2024-09-16 16:09:19
收藏
分享
海报
55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