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爲大家解答金融界股票行情中心這個問題,金融界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界的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綜合全球金融行業的演變趨勢看,金融行業的下一個風口,應當是在金融科技領域,也就是現在金融界廣泛關注的Fintech。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地改變金融行業,例如,中國的一些大銀行在廣泛引用金融科技技術之後,已經開始對網點裁員了,可以預計,未來金融業留給我們的傳統印象,也會顯著地被金融科技改變;國際上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交易大廳,原來人頭湧動,現在也冷冷清清了,許多傳統的金融工作,都在不知不覺中被金融科技所替代,這種替代實際上還在繼續深化過程中。
從IT技術對金融行業的推動和變革角度來看,至今爲止金融科技經歷三大發展階段:
金融IT階段:主要是指金融行業通過傳統的IT軟硬件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提高金融行業的業務效率。IT公司並不參與金融公司的業務環節,IT系統在金融公司體系內屬於成本部門。代表性產品包括ATM、POS機、銀行的核心交易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
互聯網金融階段:金融業搭建在線業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渠道彙集海量用戶,實現金融業務中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資金端等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達到信息共享和業務撮合,本質上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代表性業務包括互聯網基金銷售、P2P網絡借貸、互聯網保險、移動支付等。
金融科技階段: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最新IT技術,改變傳統金融的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等,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如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等。
從不同的地域來看,FinTech的發展以北美起步最早,歐洲與亞洲緊隨其後,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表現非常活躍,在支付等領域可以說是全球領先的,中國的互聯網支付技術的引用之廣泛,也遠遠超出不少發達市場。在美國,線下的金融體系本身就比較發達,所以Fintech本來的定位就是去覆蓋這些傳統的金融服務還沒有覆蓋到的市場或者客戶這些縫隙地帶、空白地帶,從而提高已有業務的效率。所以,金融科技在美國推動的不同行業人員的流動看,美國是金融業主動的去吸收技術人員,改進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商業模式;而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路徑則是活躍的科技公司去吸引金融機構的高管加盟。將來中國如果可給這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以特定的牌照,讓它在接受統一監管的條件下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跟現有的機構去競爭,從而改進金融服務,應當更適應當前中國的需求。
因此,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爲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通過技術工具的變革來推動金融體系的創新。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對金融科技的界定,就是金融與科技學相互融合,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新的應用、新的流程和新的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響。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電子貨幣、網絡借貸、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顧、智慧合同等領域,正在對銀行、保險和支付這些領域的核心功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業務類型發展來看,行業內FinTech公司大部分以支付和借貸爲主要業務,根據H2Ventures公司與畢馬威(KPMG)公司發佈的《2015年金融科技100強》報告中的數據統計,主營業務爲借貸或者支付的公司佔據了69%。從CBINSIGHTS網站上獲得的國外估值前10家FinTech獨角獸公司主要業務情況數據也可以看出,估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以貸款或支付爲主要業務的公司佔到了80%。由於支付和借貸是人們使用金融的基礎需求,加上網絡借貸和移動支付提升傳統金融的便利程度,預計Fintech六大金融領域之中,支付清算以及借貸融資或將成爲Fintech初創公司打開市場並累積客戶數的途徑之一。
當前中國市場的電商機構介入金融科技的路徑跟其商業模式有很大的關係,阿里是電商場景,首先有了電商交易,接着自然就要用支付,有了支付和大量的數據,就能順自然延伸到信貸交易,進而拓展到徵信、借貸和衆籌,所以這種商業模式與金融的聯繫是很直接的。騰訊有很強大的社交場景,今天會場上,不少聽衆會隨時拍照之後直接通過微信就發出了,這個社交場景本來離金融活動是有一定距離的,但是騰訊開發了一箇以微信紅包爲載體的方式進入到支付領域,由社交到微信紅包,從紅包再到微信支付,微信支付之後進入到了個人消費,基於個人消費到小額信貸、保險等領域。相比較而言,百度離直接的金融業務需求似乎是相對遠的,特別是在初期支付領域介入得少,數據少,但是其有可能努力的方向就是在金融科技2.0或3.0階段,可以應用搜索場景和網絡流量介入到人工智能分析和大數據分析這些領域。
討論金融科技,就必須討論監管。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活動,在起步階段,監管環境是相對包容的,當時代表性的看法是,這些新的業態還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不知道它的邊界和傳統的業態在什麼地方,所以相對比較寬鬆,這也就給了中國這些互聯網金融主體一箇相對寬鬆的探索機會。而現在因爲出現一些局部的風險之後,總體上看,監管力度在加強,互聯網金融活動開始進入到調整期。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國際範圍內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趨勢,初期總體上是偏緊的,而現在一些主要的金融金融中心開始轉向積極,傾向積極跟市場互動,推動行業的自律,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這些發達市場前期主要是從微觀審慎角度和行爲監管角度出發,評估金融科技對本國本行業的影響,所以堅持的原則是監管一致性原則,無論市場主體做什麼,要和現有的金融業務要保持一致的監管。比如P2P在美國是歸屬於證券業務,和衆籌一道納入到證券市場的行爲監管。英國對P2P網貸和衆籌都有最低的資本金要求,這個監管一致性原則,加上監管的漸進適度原則,和市場自律原則,共同成爲當前發達經濟體對金融科技進行監管的基本原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快離任之前,還發布了一箇金融科技的監管框架的報告,其中重點強調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和監管的一致性。總體上說,經過前期的探索,國際上主要的經濟體的監管原則在區域靈活,逐步放鬆,在強調監管一致性原則的前提下,嘗試在防風險和促進創新中找一箇平衡,建立沙盒(sandbox)框架,允許金融科技公司在某些範圍內合理衝撞探索現有法律政策的灰線地帶,強調市場自律。中國也成立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來強化市場自律。國際社會對金融科技未來的監管框架也開始形成一些共識,2016年3月金融穩定理事會首次正式討論金融科技的系統性風險和全球監管的問題,金融科技對金融穩定的宏觀和微觀影響成爲重要考慮,國際協作開始啓動,這個會議重點討論了幾個方面的問題,比如對金融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進行實質性的界定,到底特定的金融科技創新是什麼性質的金融產品,邊界在什麼地方,對微觀金融穩定有什麼影響,對宏觀層面的穩定有什麼影響,會不會走向新的集中化和市場壟斷。這個會議提出了當前中國參與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合作、參與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構建的一箇重要課題。
目前,中國的金融業利用金融科技的主要形式,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自建的互聯網場景中滲透金融服務,比如說中國工商銀行建的融e聯、融e購、融e行,中國平安集團建立了平安好車、平安好房、平安好醫等等。第二個階段融入到互聯網場景裏面提供金融服務,比如說有的保險公司接到多箇互聯網平臺,用不同平臺的數據設計保險產品在這個平臺上銷售。第三個是金融互聯網,用互聯網提升優化現有的固有業務,比如開戶的手續簡單一些,支付的效率更快一些。讓我們期待金融科技帶來的更爲便捷的服務,也密切關注着金融科技對於金融行業的改變。
股票歷史數據查詢,哪裏能查詢
您可以在以下幾個網站或應用程序上查詢股票歷史數據:
1.股票交易所官網:如果您想查詢股票在特定時間的歷史價格,可以嘗試訪問相關股票交易所的官網。例如,中國股票市場的交易所有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這些官網通常提供股票的歷史行情數據查詢工具。
2.金融信息網站和App:市場上有許多金融信息網站和應用程序(如雅虎財經、金融界、東方財富等),可以免費提供股票歷史數據的查看和下載,包括股價、成交量、市淨率、市盈率等指標。
3.專業數據服務機構:對於專業投資者和機構來說,他們通常會使用一些收費的數據服務機構(如Bloomberg、Reuters、Wind、萬得等)。這些機構提供更加詳盡和全面的股票歷史數據,包括公司財報、市場分析、行業排名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數據源、數據網站對於股票歷史數據的精度和範圍有所不同。此外,股票市場的價格和數據在實時發生變動和更新,因此查詢得到的歷史數據僅供參考。
看股票信息,哪個網站最好
謝邀。
與股票相關的信息太多,可以說涉及當方面方面,既要總攬,又要去僞存真,同時還需要去粗取精。
1、權威角度:需要關注發改委,證監會,滬深交所,結算中心,統計局等官方網站。有人說這個是不是誇張了,但個人認爲很多股票信息只有這裏你看到的纔是相對權威和真實的;
2、綜合方便角度:很多綜合財經網站足夠了。
比如中財網,東方財富,同花順等,基本上涵蓋股票衆多方面信息,不僅全面綜合,而且多數經過二次加工,閱讀和觀看起來比較方便。
3、快捷角度:一些專項財經類網站現在做的比較好。
比如財聯社,雲財經等這些網站,在資訊信息的及時性方面比較突出,對於需要信息及時性的朋友來說,是很好的一箇工具。
4、專項角度:部分網站和應用區別對待。
比如數據類的,可以關注萬得資訊,數據寶應用等,對於數據需求的朋友來說也是比較好的參考對象。
以上僅供參考,如果有用,請點贊、點評,歡迎交流溝通。
好了,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