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1退市制度改革背景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其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行爲,嚴重損害了市場信心和投資者利益。201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退市制度得到了不斷完善,但在實踐中發現,其存在退市效果不明顯、流程複雜、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因此,退市制度改革被認爲是當前資本市場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
1.2財務退市實施背景
2019年1月14日,證監會發布《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真實性進行審計,並對於重大會計差錯等方面進行重點抽查。此後,證監會加大了對於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重點關注了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據統計,2019年1月至10月,全年退市數量爲32家,而2018年全年退市數量爲8家,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
二、政策內容
2.1財務退市條件
財務退市條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連續三年未能實現淨利潤,以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是指審計報告中存在強調性的事項、致函、重大不確定性、其他事項、分部等各種情況。同時,通知還規定,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或者涉嫌違規虧損補償或利益輸送等情況下,也將視情節採取退市措施。
2.2退市流程
財務退市的流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警示、覈查和實施。其中,警示階段開啓之初,證監會將會公告該上市公司進入警示狀態,同時要求公司發佈財務風險提示公告。覈查階段主要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的抽查、審計反饋、證監會的複覈等。實施階段即爲退市執行的過程,證監會將發佈公告宣佈該上市公司終止上市等。
2.3退市後影響
上市公司一旦被退市,將面臨股價下跌、股權質押風險、企業信譽受損等影響。同時,由於需要支付法律費用、清算費用以及重組費用等,退市還將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和經營風險。
三、應對措施
3.1規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應該進一步規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注重財務信息真實性和透明度,嚴格遵守相關法規。此外,上市公司還應該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建立和完善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從源頭上杜絕財務造假等行爲。
3.2優化業務結構
上市公司應該優化業務結構,降低財務壓力和經營風險。此外,應該積極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減少對於政策和市場環境的依賴性。
3.3加強治理建設
上市公司應該加強治理建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範公司經營行爲。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於公司治理結構和經營狀況的內部監管,發現和糾正問題,避免潛在的財務風險和違法違規行爲。
四、總結歸納
財務退市新規的出臺,是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該新規對於那些連續三年淨利潤爲負、審計報告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來說,將面臨嚴峻的退市壓力和風險。上市公司應該加強自身財務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透明度,優化自身業務結構和治理體系,積極應對新規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保持市場競爭力和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