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概念4.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分類: 商業/理財 財務稅務
解析: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無住所且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按照稅法的規定,居民納稅人負有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和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負有限責任,即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裏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有兩個標準:住所和居住滿一年。
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有哪些區別
居民與非居民的區別有:概念不同;包含對象不同;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界定不同;在外匯管制法規中區別外匯持有者身份不同。
具體內容:
1、概念不同。
居民是指:在本國長期從事生產和消費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況他國的公民也可能屬於本國居民。
非居民指除居民以外的自然人、法人。
2、包含對象不同。
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國居住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的個人,但官方外交使節、駐外軍事人員等一律是所在國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級政府機構、企業和非營利團體,但是國際性機構,諸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組織,是任何國家的非居民。
3、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界定不同。
作此界定的主要意義在於正確並且口徑統一地反映各國的國際收支情況。根據這一界定,只有發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經濟交易纔是國際經濟交易。
4、在外匯管制法規中區別外匯持有者身份不同。
一般而言,由於居民的外匯收支涉及居住國的國際收支問題,管匯當局對之管制較嚴。
由於非居民的外匯收支與居住國的國際收支無涉,管匯當局對之管制較松。
區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意義
法律主觀:
1、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箇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爲居民個人。不難看出,中國國籍並非居民個人的界定標準。不能想當然地認爲,中國國籍的必定是居民個人。與居民個人對應的,是非居民個人。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箇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爲非居民個人。【注意】因爲納稅人身份在一箇納稅年度內確定,並非“一定終身”。所以,納稅人身份並非固定不變,非居民個人達到一定條件時,可以轉變爲居民個人。3、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徵稅對象區別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
1.在中國境內有住所,居住滿一年。2.在境內,有住所,不居住。兩種屬於居民納稅人嗎?
屬於居民納稅人。
我國根據國際慣例,對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劃分,採用了國際上常用的住所標準和居住時間標準。
1.居民納稅人(無限納稅義務)
(1)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
(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居住滿1年是指在一箇納稅年度(即公曆1月
1日起至12月31日止)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365日。
2.非居民納稅人(有限納稅義務)
(1)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不居住的個人。
(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
擴展資料:
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區別:
居民納稅人是指按照各相關國家法律,依據住所、居所、總機構、註冊地、實際管理中心或其他類似標準確定的,在各該國負有無限納稅責任的納稅人。
非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人。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納稅人
什麼是個人所得稅中的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1、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爲了有效地行使稅收管轄權,我國根據國際慣例,對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劃分採用了各國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判定標準。
2、非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非居民納稅人,只負有限納稅義務,即只就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按照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擴展資料:
1、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劃定標準
納稅人分爲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滿一年,並且是中國境內個人所得稅的居民納稅人;非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或者住所滿一年,並且是中國境內非居民納稅人的個人。
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判斷標準:根據國際慣例,中國對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的劃分採用兩種常用標準:居住時間和居住時間。
居住標準:基準通常是指居民長期居住的主要場所。住宅分爲永久性住宅和習慣性住宅。《個人所得稅法》中的“住所”是稅法的一箇具體概念。不指居住地和居住地,而是指“因戶籍、家庭和經濟利益在中國的慣常居住地”。
可見,我國現行的居住標準是習慣性居住標準。通過這一標準,中外公民,以及香港、澳門和臺灣的同胞,都不同於居住在中國的中國公民。
戶籍:人們通常稱之爲戶籍。中國公民在我國通常都有戶籍。但是,雖然我國的永久性外籍個人因取得長期居留證和臨時居留證而被納入戶籍管理,但由於其家庭或主要經濟利益不在中國,一般不視爲我國的全部住所。
經濟利益:一般考慮個人的主要財產、商業活動中心等因素。
慣常居所:慣常居所是確定納稅人是居民還是非居民的法律標準,而不是特定葬禮中的實際居所或居所。納稅人因學習、工作、家訪、旅遊等原因而在中國境內居住的,中國爲其經常居住地,在原因消除後必須返回中國境內。
生活時間標準:生活時間是指個人實際生活在一箇國家的天數。我國規定的時間標準是在中國居住一年,即納稅年度在中國居住365天的人爲居民納稅人。
在居住期間內臨時離境,即在一箇納稅年度內,每次離境不得超過三十日,或者每次累計離境不得超過九十日。連續計算,不扣除天數。
2、居民納稅步驟
首先,需要下載初始化文件,並通過“預扣和預扣個人所得稅”、“上傳和下載個人所得稅明細”、“下載個人所得稅明細”將其導入稅務客戶。此後,可以進行納稅申報(包括零申報),並在稅務客戶中生成申報單。
然後,可以通過“預扣和預扣個人所得稅”、“上傳和下載個人所得稅明細”、“上傳個人所得稅明細”和“上傳個人所得稅明細”上傳申報文件。申報成功後,還需要下載“個人稅務明細下載”中的反饋文件,導入稅務客戶完成申報業務。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有義務全額納稅。所有來源於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人只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的所得徵收的所得稅。在一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稅種,佔財政收入的很大比例,對經濟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