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买超卖是什么意思]四肢瘫痪患者3个月实现自主脑控喝水 国内脑机接口获突破性进展

當地時間29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其旗下腦機接口公司“完成首例人類患者大腦芯片植入,患者恢復良好”。無獨有偶的是,僅一日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發佈公告稱,一名四肢截癱患者通過大腦硬膜外芯片植入實現自主腦控喝水,該臨牀進展爲全球首個。

根據“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微信公號30日消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趙國光教授團隊、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召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牀試驗階段進展總結會,宣佈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電極腦機接口輔助治療頸髓損傷引起的四肢截癱患者行爲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首例接受腦機接口處理器植入腦內的患者是一位車禍引起的頸椎處脊髓完全性損傷(ASIA評分A級)的男性,年齡爲54歲,此前長期處於四肢癱瘓狀態。

2023年10月24日,趙國光和洪波團隊共同完成了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首例臨牀植入試驗,將兩枚硬幣大小的腦機接口處理器通過神經外科醫生的操作植入高位截癱患者顱骨中,成功採集感覺運動腦區顱內神經信號。手術後10天患者出院回家。居家使用時,體外機隔着頭皮給體內機供電,並接收腦內的神經信號,傳送到電腦或者手機上,實現腦機接口通信。

經過三個月的居家康復訓練,根據宣武醫院公佈的最新臨牀進展,該患者目前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準確率超過90%。患者脊髓損傷的ASIA臨牀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測量均有改善。

據宣武醫院介紹,與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首款名爲“心靈感應”(Telepathy)產品的技術不同,趙國光及洪波團隊的前述項目在無線微創方面實現了兩大突破:一方面通過植入腦機接口NEO,將內機埋在顱骨內,電極覆蓋在硬膜外,在保證顱內信號質量的同時,不破壞神經組織;另一方面它採用了近場無線供電和傳輸信號,植入顱骨的體內機無須電池。

記者注意到,不僅僅是取得臨牀試驗進展的時間相近,前述宣武醫院和清華團隊領導的腦機接口技術與馬斯克領導的“心靈感應”(Telepathy)產品技術獲批開展人體試驗的時間點也比較接近。

去年5月,Neuralink腦機接口人體臨牀試驗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並在當年9月獲得獨立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招募人體臨牀試驗對象;而前述宣武醫院和清華團隊合作開展的無線微創腦機接口的臨牀試驗則在去年4月通過宣武醫院審查,10月開展了首例手術,並進行了國際和國內植入醫療器械臨牀試驗註冊(NCT05920174、滬械臨備20230175)。

更早之前,2020年1月,浙江大學對外宣佈“雙腦計劃”重要科研成果,由該校“腦機接口”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合作完成國內第一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牀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同時首次證明高齡患者利用植入式腦機接口進行復雜而有效的運動控制是可行的。

腦機接口技術包括侵入式、非侵入式和介入式三種。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馬永傑去年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說,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將腦電信號轉換爲控制指令,從而幫助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如腦卒中、漸凍症等與外部設備交互,提升生活質量。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在治療癱瘓、漸凍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的應用前景已引起市場關注。麥肯錫相關測算顯示,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在2030年有望達到400億美元,2040年達到1450億美元。其中,在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爲主的嚴肅醫療領域,2030和2040年的潛在市場規模分別可以達到150億美元和850億美元。

27日,京東前副總裁、漸凍症患者蔡磊通過社交平臺發佈消息稱:將再捐助1億元用於支持漸凍症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牀醫療等科研項目。其中就包括招募腦機接口領域的科學家、醫生和學者。

一名三甲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腦機接口確實是目前神經外科領域很熱的一箇話題,但現在多數臨牀研究仍處於初步階段,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收集腦網絡的信息,然後轉換成電信號跨越神經損傷部位傳遞給下一級神經或者外骨骼。

馬永傑在前述接受媒體專訪時也提到,介入式腦機接口真正走到臨牀,可能還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完成首例動物試驗是突破性的進步,是從0到1的進步;但抵達臨牀是一箇從1到100的過程。

幫企客致力於爲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瞭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发布于 2024-09-26 18:09:42
收藏
分享
海报
56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