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000636]降息预期落空

(原標題:降息預期落空?多位券商首席解讀)

1月15日,央行公告稱,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月15日開展了89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爲1.8%。同時開展995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爲2.5%,與此前一致。

記者注意到,今日央行對MLF量增價平的操作模式,超出投資人的預期。

如何理解MLF降息預期差?記者採訪了多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或固收團隊首席,他們普遍認爲,當前經濟正處於穩固回升過程中,疊加部分銀行淨息差承壓和人民幣匯率因素,首月降息的緊迫性不高,大多數分析師預計一季度仍有降息降準的預期。

央行爲何不“如期降息”?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本月MLF利率不變同時加量投放,一方面春節前資金供給增加,保持資金面平穩;另一方面,年初不降息主要還是想呵護銀行淨息差,以及匯率的穩定。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爲,政策對穩匯率的關注度依然較高,去年四季度貨政例會延續強調“堅決對順週期行爲予以糾偏”、“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等;銀行間流動性水平也處於平穩寬鬆階段、DR007在1.8%左右小幅波動,總量寬鬆的必要性或相對較低。短期來看,降準降息預期對債市的利多已過度定價,導致市場情緒或有所反彈。若穩增長壓力下,降息等總量政策進一步寬鬆,需警惕政策落地下止盈情緒發酵造成的債市調整。以2023年8月中旬爲例,止盈情緒帶動債市小幅回調。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指出,儘管當前降息預期偏強,傳統框架的幾大因素也均指向貨幣政策處在放鬆週期,1月降息仍存在幾點制約,一是銀行淨息差偏低的問題,二是利率長期下行趨勢下,降息的時點要“用在刀刃上”。

從實際情況看,本次傳遞兩點信號:第一,即將公佈的去年四季度經濟數據大概率不弱,增長預期還沒有新的觸發因素。第二,防空轉是央行比較重要的目標約束,在此背景下需要盡力避免形成單邊寬鬆的預期,近期資金和存單利率也非常穩定。

光大證券固收研究首席分析師張旭則從資金利率表現進一步解釋道,MLF是貨幣政策工具之一,DR007是貨幣政策姿態的指針,因此DR007中也包含有MLF利率的信息,隱性地指示出MLF利率是否會變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時,貨幣當局通常先引導DR007明顯下行,如果DR007的下行不足以有效對沖不利因素,那麼再使用MLF利率這個工具,這也是爲何DR007下行領先於MLF利率的原因。在2022年8月、2023年6月和8月MLF利率下行的前5個交易日,DR007與7D OMO利率之間的平均利差依次爲-77bp、-20bp、-14bp。在本次MLF操作前的5個交易日(即1月8日-12日),DR007與7D OMO利率之間的平均利差爲 1bp。顯然,即便本階段融資需求是下降的(注:這僅僅是個虛擬的假設),那麼貨幣當局亦可以通過引導OMO利率下行予以對沖。這樣看來,當前降低MLF利率的必要性亦不高。

一季度仍有降息降準可能

雖然開年降息的預期落空,但是不少受訪的專家仍然認爲,一季度降息降準的概率增加。

開源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何寧認爲,社融增速總量增長背後或仍揭示內需不足的問題,政策發力窗口漸進。因此,一季度降準降息概率有所增加。

向後看,何寧判斷2024年貨幣總體穩中偏寬,因爲穩增長或仍是經濟工作重心,降準降息皆有空間。

華泰固收團隊提示,後續的關注點一是20日的LPR報價,歷史上曾有過兩次存款下調 LPR下調 MLF不動的先例(2021年12月和2022年5月)。如果重演,表明央行在主動控制資金成本,“防空轉”仍是重點,降息效果要更多釋放給實體,MLF、OMO不動意味着資金中樞不降,平坦化曲線所隱含的寬鬆預期可能難以持續。如果不降,影響反而有限,意味着存款降息的效果主要用於銀行維護息差。

二是MLF/OMO降息還能否期待?當前考慮通脹後的實際利率已經很高,且匯率、槓桿等因素對降息都偏有利,但一季度落地還需要一定觸發劑,例如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房價繼續下跌,外部衝擊出現,股市波動等等,而這些也取決於後續總需求的恢復情況和政策效果。

发布于 2024-09-26 17:09:11
收藏
分享
海报
56
目录

    推荐阅读